连台本戏《七侠五义》下本回归:经典之上再创作,是致敬更是传承
2023-07-29 12:11:45 来源:文汇
(资料图片)
首版曾连演半年,一票难求
1957 年 , 在彼时担任上海京剧院院长周信芳的倡议下,改编自长篇古典小说《三侠五义》的连台本戏《七侠五义》(三本)横空出世。虽然如今已是耄耋之年,陈金山对当时的演出盛况仍记忆犹新:" 那时候都不说演几场,而是算演几个月 "。据他回忆,头本一连演了三个季度,二本也持续上演了半年有余。上世纪 80 年代,《七侠五义》重新上演,编缩为两本,轰动依旧,等待买票的观众队伍蜿蜒到了天蟾逸夫舞台周围的福州路、云南路、汕头路。
据陈金山介绍,在《七侠五义》面世前,连台本戏已经风靡申城戏台,出现了良莠不齐的情况,甚至有声音传出:" 连台本戏是京剧的糟粕 "。为了打破这种偏见,《七侠五义》诞生之初便按照一部 " 海派京剧精品 " 的标准来打造:剧情上重新编排摘选中国武侠小说开山鼻祖《三侠五义》中的经典段落、表演中融入丰富的京剧艺术手段、舞台上设置别致的机关道具布景……" 排一出戏不是为了糊弄,而是要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自己。" 一团倾全团之力排出《七侠五义》之后,连台本戏逐渐成为上海京剧院的优良传统,二团与三团分别排出《封神榜》和《宏碧缘》,每个团因此都有了自己的看家作品。与此同时,以武侠为题材的作品也为武生演员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新版中的武生,唱念做打都要具备
时间来到 2017 年 11 月,阔别舞台多年的连台本戏《七侠五义》头本重现沪上。首演后,观众们踊跃留言想看下本。
作为一名曾经的武生演员,看着青年演员再度演绎下本,陈金山对后辈提出更多的期许:" 身上动作要干净、技巧要过硬,口齿要清晰,唱作念都要具备,这并不是所有武生都能攻下来的一部戏。"
流水板、快板、散板,下本中的大段唱段对武生郝帅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陈金山早早给他布置了功课,每天得跟着胡琴师练唱。如今,吊嗓一小时已经成为郝帅练功的 " 必修项目 " 之一。" 少年华美,气宇不凡 ",郝帅对小说中 " 白玉堂 " 的描写印象深刻。饰演一位武林侠客是他儿时以来一直的梦想,如今角色上身,他眼中的 " 锦毛鼠 " 是个非常丰满且复杂的人物——虽然心高气傲,却有行侠仗义的英雄本色。" 表演上我由心而发,要把他高傲的性情和维护正义的底色凸显出来。" 郝帅发挥平日所学,为角色设计了身段和枪花。记者了解到,下本的剧情以白玉堂为夺取奸王襄阳王藏在楼中的神像而三探冲霄楼为主线,为了带给观众多样的视听体验,郝帅将展示两套动静结合的 " 走边 ",初探运用茹派的 " 响边 ",二探运用盖派的 " 哑边 ",并在情境中融入串飞脚、飞天十三响、旋子、躺飞脚等技巧。待到高潮部分三探时,动作设计最为复杂,边唱边舞的三套打斗和 " 耍枪花 " 交替出现,对演员的嗓子、武功、体力都是严峻的考验。飞脚、拧身飞脚、拧身蹲飞脚各 20 个,串翻身、砍翻身各 10 个,扫蹚接旋子……排练结束后,郝帅不落一天的基本功训练开始了,即使遇上繁重的排练他也不会因此懈怠。" 不敢不练,不能不练!" 郝帅的左脚和右脚曾分别遭受了跟腱断裂和撕裂性骨折的伤病,时不时的疼痛至今伴随着他,然而放弃的念头从没有出现过在脑海里," 希望以我的青春和时间奉献,能为观众和京剧舞台留下点什么。"作者:王筱丽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李婷
*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