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播报:今日四大报财经要闻汇总一览(2023/5/24)

2023-05-24 10:04:02 来源:亚汇网

上海证券报


“硬科技”筑基 科创板公司产品研发屡获新突破


(资料图)


近日,多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发布新产品技术突破、通过验证、量产等研发进展公告,充分展现科创板的“硬科技”实力。据统计,科创板2022年全年研发投入超过1310亿元,同比增长2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达到16%,大幅领先于A股各板块,成为助力我国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排头兵”。


“中特估”行情催化 高股息策略受青睐


近期高股息策略的火热很大程度来自“中特估”行情的催化。Choice数据显示,最新报告期内,“中特估”板块中有11.3%的公司股息率在A股排名前100,并且“中特估”概念所包含的基建、金融、通信等板块中有大量的高股息公司,“中特估”概念股与高股息股有一定的重合度。


场内基金频频上演“过山车”行情 投资者须警惕跟风炒作风险


短短两个交易日,此前连续大涨的易方达日兴资管日经225ETF场内价格已跌去15%以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受情绪推动,不少投资者“将场内基金当作股票去炒”,使得基金场内价格暴涨并产生溢价风险。随着套利资金涌入,其价格会回归至基金实际净值附近,投资者在“追高跟风”场内基金时,要关注折溢价率,避免遭遇损失。


年报问询刨根问底 排查业绩“变脸”花招


上市公司业绩“变脸”,成为今年交易所年报问询排查的一大焦点。截至5月22日,沪深交易所针对2022年业绩大幅下滑的上市公司,共发出了87份年报问询函,追问业绩“变脸”背后的原因。记者梳理发现,交易所重点关注的业绩“变脸”类型,包括公司上市当年业绩就“变脸”、并购标的在承诺期“精准达标”后由盈转亏及业绩预告与年报披露存有差异等。


证券日报


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满月”交易天数增加提升市场吸引力


今年以来,沪深港通机制持续优化,沪深港通成交活跃,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加速。3月份,沪深港通标的双向扩容,扩容标的成交不断活跃;4月份,沪深港通交易日历持续优化,投资者可交易天数增加;6月份“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将正式推出,预计增量资金将涌入A股、港股市场。


证券日报:“伪”市值管理不会侥幸成“真”


作为上市公司要做好表率,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控制,同时审慎选择业务合作对象,主动远离从事“伪市值管理”的不良机构和个人。上市公司大股东、实控人应该以身作则,严格依法合规进行相关活动,严守“三条红线”和“三项原则”。而作为投资者则要谨慎投资,在股价涨幅过高甚至远离公司基本面之后,切忌盲目跟风追涨,规避风险。


市场博弈情绪浓厚 业内认为碳酸锂供需仍维持过剩局面


对于此轮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的上涨,市场人士一致认为,是因锂盐厂捂货不出,加上贸易商炒作,市场情绪一再高涨;且下游前期库存确实处于低位,由于刚需补库被迫接受高价锂盐,导致价格涨至高位。


首套与二套房贷利率差持续扩大 专家建议降低改善性需求置换成本


尽管LPR已连续9个月保持不变,但在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下,越来越多城市调降了首套房贷款利率。值得注意的是,首套房贷款利率回调,二套房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当前部分城市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差较大。专家表示,当前改善需求是市场修复的关键支撑,建议因城施策,适当降低二套房贷利率,促进二套改善需求释放。


中国证券报


摆脱低层次内卷 专家呼吁光伏行业应构建协同创新生态


对于光伏行业目前存在的过度竞争问题,与会嘉宾表示,在碳中和背景下,光伏产业对我国的一次能源转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应摆脱低层次的行业内卷,走差异化、互补化协同发展之路,构建协同创新生态;抓住科技进步、模式创新、材料革命、装备革命、应用革命的主线,共同解锁未来的绿电低碳智慧空间。


支付牌照数量“缩水” 机构积极求变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公司支付牌照被注销或不予展期。专家表示,支付行业正处于调整期,不少机构通过调整持续增强自身竞争力。部分支付机构“离场”,有助于规范市场正常竞争秩序,推动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


首发扩募双管齐下 REITs市场料加速扩容


首批公募REITs产品扩募如期落地。5月19日,博时基金、中金基金、红土创新基金、华安基金分别发布旗下公募REITs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结果暨决议生效公告,以及扩募并新购入基础设施项目招募说明书等。专家预期,“首发+扩募”双管齐下,将进一步推动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基础设施REITs市场有望加速扩容。


新兴市场股市延续资金净流入趋势


近日,多家国际机构表示,欧美货币政策和经济前景均存在不确定性,大量资金正从欧美市场流出,转向新兴市场等“避风港”。EPFR数据显示,在截至5月17日的当周,该机构监测的美国及欧洲股票型基金合计净流出94.5亿美元,规模略低于此前一周的100亿美元,但仍延续流出趋势。


证券时报


一座座数据中心拔地而起 韶关锚定建设“算力之城”


算力,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BK1061 972.02 -1.67% +自选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已逐渐成为像水电一样必不可少的资源。据了解,目前韶关已经和四大运营商、万国数据、联想、云下科技、中联云港数据科技、上海德衡数据科技、首都在线、中瀚云科技、中电鹰硕等12家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合计建设规模为36.1万个标准机架,总投资395亿元(不含服务器),服务器购置投资超2000亿元。


新增地方债发行进行时 财政为下半年留足后劲


2023年上半年行将结束,根据全年预算安排限额与提前批限额测算,当前剩余的新增地方债、新增专项债额度约为1.89万亿元和1.61万亿元。这意味着,下半年财政依然可以通过相当规模的新增专项债资金来稳固经济大盘。考虑到后续可能有新一轮的“准财政”工具与专项债配合使用,近日新一批的新增地方债限额下达,已经在为下半年的稳投资、稳增长蓄足后劲。


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


为加快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人民银行等部门昨日印发《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方案》共提出7项任务27条细则。在优化科创金融市场体系方面,将发展壮大创业投资行业,深化新三板改革,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


问题公司退市常态化 国资股东应有新考量


在全面注册制下的退市常态化,使问题公司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不少公司甚至连保壳运作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滑入退市漩涡,被市场化资金送离资本市场。国资系问题公司退市,是资本市场生态建设的一大进步,说明在市场优胜劣汰大潮之下,非市场化、规则化的退市牵绊因素正在变少,市场更乐于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主体平等对待。


标签: